中庸白話解釋(二十九)
﹝中庸第三十一章﹞唯天下至聖,為能聰明睿知
【經文】
「唯天下至聖,為能聰明睿知,足以有臨也;」
【註解】
語譯—只有全天下德行達到最高的至聖,耳朵聽到的事情能辨明是非,眼睛見到事物能察照真偽、一切道理沒有不通徹明達,天下的事情沒有不知曉的,足以居上位而臨下民,督導世間、領導百姓而有餘裕。
呂純陽祖師─至聖者,聖人達於至高無上境界之位也。聰者,無不通徹其理,耳之所聞能辨別是非,故曰聰;明者,無不察照其微,目之所見能辨清真偽,故曰明。睿者,於天下之理思慮貫徹,而無所不通,故曰睿;知者,於天下之事分辨明悉,而無所不知,故曰知。言唯天下至高無上之聖人,耳能辨別是非,目能辨清真偽;天下之理無所不通,天下之事,無所不知;足以居上而臨下,督導世人而有餘。故曰:「唯天下至聖,為能聰明睿知,足以有臨也。」
【經文】
「寬裕溫柔,足以有容也;」
【註解】
語譯—心地寬宏,純任自然,溫和至善,安樂自然,具有這種德行的人,度量廣大如海,足以包容萬法而有餘裕。
呂純陽祖師─寬者,心地寬宏,無人無我也;裕者,純任自然,毫無急迫之意;溫者,溫和至善,真實無妄之義;柔者,安樂自然,絕無暴厲之謂。容者,容納也。寬裕溫柔之人,能容納萬法,似大海之容納百川之水。如此之人,其度量廣大如海,足夠容納萬法而不拒也。故曰:「寬裕溫柔,足以有容也。」
【經文】
「發強剛毅,足以有執也;」
「齊莊中正,足以有敬也;」
「文理密察,足以有別也;」
【註解】
語譯—奮發中節、精進不倦、剛直堅定、勇毅力行,足以妥慎決斷並且擔當大事而有餘裕。
呂純陽祖師─發者,發揚光大,發皆中節也;強者,精進無倦,自強不息之意;剛者,志向堅定,至大至剛之義;毅者,信心不退,勇往直前之謂;執者,猶決斷也。發強剛毅之人,有決斷之力量,其力量足以擔任大事而不惑也。故曰:「發強剛毅,足以有執也。」
語譯—心念純一、莊重端肅、中立不偏、正氣無邪,足以使人恭敬而有餘裕。
呂純陽祖師─齊,同齋,心純一無雜念也;莊者,莊而端肅,心無跛倚;中者,中而不偏,心無私欲之意;正者,正而不邪,心無邪念之義也。齊莊中正之人,足夠使人恭敬而有餘。故曰:「齊莊中正,足以有敬也。」
語譯—文章淵廣、明悉正理、精密入微、明察秋毫,足以辨別是非、判明曲直而有餘裕。
呂純陽祖師─文者,文章學問,深淵廣博之意;理者,明悉正理,絕不闇昧之義;密者,精緻入微,絕不疏漏也;察者,分析極精,明察秋毫之謂;別者,辨別判明之謂。能識文理密察之人,足以辨別是非,能判明曲直。故曰:「文理密察,足以有別也。」
【經文】
「溥博淵泉,而時出之。溥博如天,淵泉如淵。見而民莫不敬,言而民莫不信,行而民莫不說。」
【註解】
語譯—德行達到最高的至聖,具備了聰明睿智、寬裕溫柔、發強剛毅、齊莊中正、文理密察等五種德行。普遍而廣大,靜水深流,如有源頭的泉水。時時在儀容言行之間流露出來。他的德行廣大無比,猶如上天一般。他的思慮幽靜深邃,如同深淵難以測量。他的舉止表現,百姓沒有不恭敬的;他的言語談論,大眾沒有不信服的;他的行動作為,人民沒有不喜悅的。
呂純陽祖師─溥博,廣大之意。淵泉者,上句淵泉解為深泉,後句淵泉則解為思慮深遠。見,音現,同現;說,音悅,同悅。聖人具備聰明睿智,寬裕溫柔,發強剛毅,齊莊中正,文理密察等五種德行。普遍而廣大,深而似有源之泉。時時在儀容言行之間,流露而出。其德行如天,廣大無比。其思慮如淵,難以測量。其表現,人民無不恭敬;其言論,人民無不信服;其所為,人民無不喜悅焉。故曰:「溥博淵泉,而時出之。溥博如天,淵泉如淵。見而民莫不敬,言而民莫不信,行而民莫不說也。」
【經文】
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,施及蠻貊。舟車所至,人力所通,天之所覆,地之所載,日月所照,霜露所隊。凡有血氣者,莫不尊親,故曰配天
【註解】
語譯—所以至聖的聲名,洋溢充滿了全中國,向四方廣為傳佈,延及未開化的邊遠民族。凡是車輛舟航所能抵達的地方,人力所能通行的所在,上天所有覆蓋的區域,土地所能負載的萬物,太陽月亮所能照耀的範圍,風霜雨露所能墜落的世間。凡是能呼吸、有血氣的人,沒有不尊敬至德的聖人,沒有不親愛他的大道。所以說聖人的德性,可以與上天相匹配。
呂純陽祖師─中國,指當時之周;施,音異,延也;施及,猶延及也;蠻貊,指四方未開化之民族。聖人之聲名,充滿中國,傳佈延及未開化之民族。故曰:「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,施及蠻貊」也。隊,同墜。凡舟車之所能至,人力之所能到,天之所能覆,地之所能載,日月之所能照,霜露所能墜之所在。凡是有血氣之人,莫不尊重聖人而親近其道焉。故云聖人之德性,可與天相配。故曰:「舟車所至,人力所通,天之所覆,地之所載,日月所照,霜露所隊。凡有血氣者,莫不尊親,故曰配天」也。
離婚證人